2月24日,"第三十四屆全國風能裝備行業年會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完成了全部會議日程后,圓滿閉幕。
在上午舉行的“海上風電裝備與技術”“風電多場景應用與融合”兩場主題論壇上,12位嘉賓分別不同的角度分享了他們的獨到見解。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副秘書長賈軼軍、梁志靜分別主持了論壇。
主題論壇 海上風電裝備與技術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智慧運營中心主任柴兆瑞在題為《新能源智慧運維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中,介紹了三峽新能源在智慧運維能力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應用已經深入建設、生產及運營各方面,并進行基于數據的資產性能管理,進一步提高場站發電量和運維質量,降低載荷,節約成本,提質增效。通過數字化驅動創新,實現能源互聯網和多能互補,實現負荷與電源的統一管理,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中車株洲所風電技術中心副主任/中車技術專家王磊分享了《面向平價海上風電機組設計創新的思考》。降低早期初期投資成本和中后期使用成本、提高發電量是影響海上風電平價的兩個主要因素。中車株洲所在設計、運輸、吊裝、運維等方面開展了創新實踐。機組大型化是必然趨勢,但并非越大越好。上下游供應鏈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善和優化,更有利于實現平價。產業鏈協同發展,減少重復投資,回歸產品本身,才以能做出好的產品。
湖南南方宇航高精傳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胡云波在《航空技術,軍工品質,助力風電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介紹了航空技術在風電行業的應用情況。與風電齒輪材料18CrNiMo7-6相比,以CSS-42L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航空齒輪材料具有更高的機械性能。研究結果表明,材料單價控制在25元/kg以內時,齒輪箱總成本可以降低10%-15%。在試驗技術風電應用方面,是國內第一家開展全集成驅動鏈電機加載型式試驗、齒輪箱HALT試驗,節約了試驗設備、工裝的投入成本。
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漂浮式風電主管工程師錢權發表了題為《漂浮式風電裝備一體化仿真技術》的報告。針對漂浮式風電面臨的技術挑戰,海裝的解決方案是一體化仿真與一體化設計緊密融合,通過多目標參數尋優迭代,獲取一套浮式風電裝備低成本的最優解,同時對高保真數值方法和模型試驗進行對比驗證。浮式風電一體化仿真模型包括RNA、塔架、浮體平臺、系泊錨固等子系統,通過試驗和仿真對比,誤差小于5%。
“三峽引領號”是當前已建的水深最淺、風速最大的漂浮風電項目,技術特色鮮明,設計難度大。上??睖y設計研究院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助理林琳在《漂浮式海上風電“三峽引領號”工程建設實踐探討》的報告中,介紹了項目在半潛式漂浮平臺、系泊系統 、動態電纜 、監測系統方面的建設實踐經驗,以及在全耦合一體化分析、漂浮機組研制、一體化運輸安裝等方面取得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去年1-3月,漂浮機組平均可利用率到達98%,發電容量系數達0.35。
中車株洲電機江蘇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華發表了題為《技術創新助推海上風電平價》的報告。實現海上風電平價的發電機關鍵技術包括尋求經濟性最優方案的精細化設計,可提升機組發電量的高效率設計,傳動鏈高經濟性設計的系統級設計。中車株洲電機與整機廠商聯合設計,針對不同轉速的傳動鏈進行成本尋優,形成了經濟性高傳動鏈系統方案。聚焦海上風電平價市場,研制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經濟性產品,打造耐鹽霧、耐高濕型風力發電機絕緣系統,儲備高壓絕緣技術。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設計總工程師馮奕敏分享了《三峽新能源廣東陽江海上風電項目設計與創新》。面對技術和項目進度上的多重挑戰,廣東院分批次開展基礎型式設計優化論證,先后完成了多種創新性的結構設計。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如二期基礎設計研發提出采用大直徑導管架避免了39臺基礎的嵌巖施工,為業主節省了上億元的工程投資,為項目早日投產奠定了基礎,也為探索更適合南海海上風電技術方案積累了寶貴經驗。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上運維總監拾鶴在《海上風電智能化運維解決方案探討與實踐》報告中提出,海上風電運維模式由被動運維模式向主動預防運維模式轉變,需要全面的監測與故障預警、一站式海上交通解決方案和智能裝備助力保障。電氣風電推出的風電場全生命周期數字化運維和覆蓋風場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產品,通過智能化運維平臺,形成智能診斷以及運維策略優化,提供風電場的值守、消缺、維護等多措并舉的精益運維,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副秘書長賈軼軍主持了論壇
主題論壇 風電多場景應用與融合
無人值守風電場是現場不設置固定的運行人員、維護人員,其生產運行通過遠程集控中心及現場自動裝置自動完成的運行的管理方式。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智能技術高級工程師馬記龍在《基于多維閉環方案的風電場無人值守建設實踐》的報告中,介紹了東方風電從2022年初在試點風場啟動無人值守建設,截至去年12月,已經達到百日無故障的目標,高頻故障在2022年明顯減少,嚴重問題已經基本全部處理,故障率同比下降80% 。
中廣核新能源廣西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安全總監孫二平以《以產業振興之"筆"繪鄉村振興之"景"》為題,介紹了中廣核新能源控股公司先后與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達成戰略合作。截至目前,已在12個原國家貧困縣市完成投資建設16個新能源產業項目,在建項目1個(興安盟風電項目二期),總投資約300億元,項目總容量已達463.43萬千瓦。實踐證明,產業幫扶促進鄉村振興,通過精準實施新能源產業項目,能較好將區域資源轉為內在經濟優勢,帶動項目所在地整體發展。
海上風電開發經濟價值極高,多能融合發展對海上風電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多行業、多方式、多功能利用形式進行綜合考慮、協同設計,實現科學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將成為新階段海上風電場開發的重要方向。上海綠色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崔子嘉在《杭州灣某海上風電多能融合發展的思考》的報告中,分享了海洋環境監測、海綿城市建設、海洋牧場建設、航運安全輔助設施以及在儲能、軍事方面的融合發展情況。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劉欽東在題為《沙戈荒大基地超大陸風創新產品的思考與探索》的報告中,總結了沙戈荒風電產品的三大創新方向。一是采用超長葉片設計、超大風輪控制、輕量化設計、中壓電氣技術、超高混塔等超大設計,以及平衡載荷控制技術、自適應偏航矯正控制、自適應最優槳距角控制技術、尾流評估與場級控制技術等沙漠控制技術,提升產品性能,縮短投資回報期。二是精細設計防風沙、抗溫差,提高環境適應能力和可靠性。三是使用新型并網模式,提升網源友好性。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副秘書長梁志靜主持了論壇。
總結收獲 助推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祁和生在大會總結發言時指出,本次大會是走出疫情陰霾后風電行業首個線下大型會議,在業內產生了非常熱烈的反響,到會代表近600人。
一場高峰論壇、四場主題論壇、一場高端對話,群賢畢至,同與會代表一道,聚焦二十大關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會議精神,解析政策、規劃、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揭示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方案。
在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高質量、高效率的大會圓滿落幕。分會將認真總結經驗,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和智庫、平臺作用,為行業搭建更加有效溝通平臺,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服務,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CWE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