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風電后市場交流合作大會”精彩繼續,會場座無虛席,兩場專題論壇和一場高峰對話仍然人氣滿滿。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副秘書長年方清、協合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劉瑞卿分別主持了“風電機組退役與回收”“老舊機組升級與改造”兩場專題論壇。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副秘書長年方清
△協合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劉瑞卿
風電機組退役與回收論壇
在“風電機組退役與回收”論壇上,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風能事業部副總工程師顧僉、吉林重通成飛新材料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袁煒、內蒙古北方龍源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君分別發表了演講。
鑒衡認證中心風能事業部副總工顧僉在《到期服役機組處置方案研究》的報告中,針對機組設計壽命即將到期的風力發電場,給出了不同的老舊機組處置方案。拆除重建方案包括風資源評估、機型選擇、建設方案制定、經濟性核算?,F役和改造機組延壽方案包括載荷計算、結構安全評估、機組檢測、維護計劃和經濟性核算等。通過對比不同方案的安全性、經濟性、合理性,詳細闡述了拆除重建、延期使用等方案的實施流程、技術手段、注意事項等,幫助業主制定更合理的老舊機組處置決策。
葉片缺陷是風電場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提前預防和識別機組葉片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時維修處理,可以大幅降低安全事故和財產損失。吉林重通成飛新材料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袁煒在《風電葉片運維思考及回收處理》報告中,介紹了目前隨著復合材料退役或廢棄產品不斷增加,處理不當會造成巨大的白色環境污染。重通成飛致力于風電葉片回收再循環應用研究,推進再循環產品的產業化,截至2020年底,已與葉片生產商、主機生產商、風場業主簽約廢舊葉片回收處理,采用了試驗研究方法處理后,將廢舊材料從1300噸減少到300噸。
作為老牌風電企業,30余年來,內蒙古北方龍源先后引進了國內外多個企業的多種機型,運行期超過10年的老舊在役機組數量近80%。內蒙古北方龍源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君《從運行企業維度看老舊風電機組的退役問題》,建議放寬相關政策限制,在不增加風電場核準容量的前提下,鼓勵企業間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原有基礎及塔筒,對風機進行升級改造。加強相關部門協同,落實許可證延期、電價補貼延續、利用小時保障、市場化交易規則等相關配套措施,在具備條件地區及早推動兆瓦級以下老舊風機的以大代小和異地置換進程。
老舊機組升級與改造論壇
在“老舊機組升級與改造”論壇,北京金風慧能技術有限公司高級解決方案經理錢毅澤、中國海裝工程公司技術部副部長李順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智能運維技術專家王麗廣、潤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卓峰、北京協合運維風電技術有限公司技改事業部總經理王彥龍分別發表了演講。
北京金風慧能技術有限公司高級解決方案經理錢毅澤在《老舊機組電控系統性能提升技術交流》報告中,介紹了機組安全性能提升方案,包括變流系統下置優化、超級電容專項問題、塔基安全緊急偏航等。通過核心器再制造以及核心系統“大修”等方式,提升關鍵設備性能。對于運行10年以上的風機,可將核心部件全部更換為新品,按新機出廠標準執行。對于單個再制造費用高于采購價的70%,建議采購新品,未超出建議采取再制造模式。
作為風電設備制造商,不僅要開發出優質新機型,還有責任為老舊機組提供有效的技術改造方案。中國海裝工程公司技術部副部長李順建講述了《新老風電機組相結合的技術改造探索》。年平均等效發電不足2000小時的新建風電場,適合進行葉片增效、控制策略優化、深度治理等改造。對運行狀況特別差、臨近退役的風電機組,小范圍技改無法起到顯著的提質增效作用,適合進行同功率機型替代、大功率換小功率機型等改造。中國海裝新老機組相結合的技改方案,在新風場中消化了老機組零部件,避免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智能運維技術專家王麗廣介紹了《老舊機組葉片提質增效解決方案》。運行10年左右的老舊風機以1.5MW為主,風輪直徑集中在77米、82米,將是葉片提質增效的主力機型。該機型葉片存在故障率高、備件供應不足、環境適應性差、發電能力弱等問題,中車針對性地提出了葉片提質增效解決方案,推出了“1.5MW系列風機重構”一體化增效解決方案,通過葉片減重技術、整機降載技術、新翼型設計、控制優化、氣動附件等技術應用,保證了方案經濟性最優。
潤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卓峰在報告中進行了《MW級以下機組改造案例分享》。以遼寧某風場退役機組更換項目例,早期MW級以下機組目前已滿20年,部分機組已經停止發電,發電能力較弱。通過上大壓小,大大提升了發電量、等效滿負荷小時數。My1.X技改針對kW級小機組替換改造,基于成熟的MY1.5MW機型開發,功率覆蓋(800K-1500KW)零部件生產線成熟。使用比原機組更大的風輪直徑,發電效率更高,風電場盈利能力更強?;谥骺叵到y改造和大部件維修,讓孤兒機組重獲新生。
北京協合運維風電技術有限公司技改事業部總經理王彥龍在《風機技改的思考與探討》報告中提出,目前行業中的技改難題不是缺技術,而是找不到問題所在,因此難以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技改方案。必須要分清重點和輕重緩急,才能以最優投入獲得最大收益。價值鏈里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對技術要素的組織和使用,運維、技改、數據分析不再是每個獨立的服務產品,而是為了提升電站發電效益、降低成本的技術手段的組合,應對情景選取技術要素進行組合使用和優化管理,形成指標迭代,才能在最優的投入產出比下,提升發電量和可靠性。
高峰對話:風電場數字化與智慧運維
在以“風電場數字化與智慧運維”為主題的高峰對話中,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運維事業部副總經理董禮、中節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運維部及研究院總經理曹彬、北京協合運維風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胥佳、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工程服務公司總經理馬成斌、三一重能服務公司副總經理董光軍、銳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辛理夫、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彭超才等嘉賓,針對風電數字化與智慧運維的經驗和不足、存在困難和問題、發力的方向,開放共享機組運行數據、充分發揮數據價值,迎接數字化未來等話題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副秘書長、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文忠主持了對話。
最后,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呂青源在總結發言中,指出了本次大會的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得到了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包頭市王秀蓮副市長、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張敏副處長蒞臨現場;二是參會單位范圍廣、人員多,盛況空前;三是結合雙碳目標和當前宏觀形勢,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深入探討。并概括了大家提出的有建設性觀點、意見、建議和重要共識:全行業要更加充分認識到當前風電后市場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風險,并加快找出應對之策。風電后市場需要國家政策的穩定性,呼吁老舊機組升級、改造、更新、退役、回收等方面政策和評估標準盡快出臺。倡議建立風電場資產處置支撐機制,打通國有低效資產處置通路,為老舊風電場資產處置掃清障礙。加強風電后市場服務價格體系構成研究,測算出科學合理的運維服務成本,避免低價競爭。鼓勵簽署長期的服務協議,實現利益分享、合作共贏。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信息開放、共享。
下午,與會代表參觀了優利康達新能源學院。
來源:CWEEA